從美國西海岸的舊金山到東海岸的紐約,飛行時間需要5-6個小時,幾乎和拉薩飛到北京相當。雖然東西兩邊海岸的經濟、文化差異不如拉薩和北京,但同樣各有特色。
  紐約以金融和媒體行業聞名,舊金山則是美國IT互聯網行業的中心。舊金山創造出各種新的科技產品,而紐約則是讓這些產品成為主流的地方——通過主流媒體的報道,或者大範圍的使用這項技術(金融行業是軍事行業之外最先利用計算機技術的行業)。
  從這兩個城市的特點來說,科技媒體就成了他們共同的話題,尤其是科技能夠如何改變媒體行業。上周 Mashable 在紐約舉辦的2014媒體峰會上,很少人談到廣告,而很多人則談到了科技。 Mashable 創始人 Pete Cashmore 也分享了他對“科技媒體”如何做內容和做傳播的觀點。
  媒體和科技最直接的融合就是報道科技,但這僅僅是第一步。科技媒體,在報道科技之外,更重要的是能夠利用科技來為自己的報道服務。Pete 介紹了他們一套名為 Velocity 的系統,通過這套系統,Mashable 的編輯能夠知道目前互聯網上在流行什麼,以及哪些內容有可能流行起來,從而可以為接下來的選題提供參考。
  “我們一開始只是看自己網站上內容的變化,去瞭解自己網站上哪些內容會流行起來。但後來我們乾脆開始監控整個互聯網,去瞭解哪些內容會流行。” Pete 說。在大數據這個詞已經被用濫了的今天,Mashable 是真正有“大數據思維”的一家媒體。
  除了 Mashable 之外,Huffington Post 也會根據流行趨勢來關註哪些內容會在互聯網上流行,而他們的辦法則是關註人們在搜索引擎上的搜索行為。
  Mashable、Huffington Post 都成立於2005年,可以都是有一定資歷的互聯網媒體。但近些年如 Buzzfeed 等媒體的興起,似乎搶走了老牌媒體的風頭。Pete 對此比較坦然,他表示,現在世界上沒有一家可以稱得上是“安全”的公司,競爭每天都會存在。不過對於競爭,他認為不同的媒體提供了不同的價值,人們對內容的消費也越來越多,這幾家媒體之間並不存在你死我活的情況。
  內容是媒體的根本。無論是利用技術手段來預測即將流行的內容,還是做更好更深度的原創,核心還是要通過優質的內容來吸引讀者。而談到讀者,就會引發出一個內容分發的問題。
  Buzzfeed 的流行和社交網絡密切相關,他們的流量有很大一部分來自人們在社交網站的分享。Facebook 對 Buzzfeed 的重要性甚至超過了谷歌。不過 Pete 表示,Mashable 的流量非常分散,無論是社交網站還是搜索引擎,每一處流量源都占不到20%。
  這是一種很健康的狀態,讓自己網站的流量不會被上游網站左右。就好比電商企業,如果在淘寶、京東、亞馬遜各有30%的訂單,那就不會受到任何一個平臺的控制。同時,流量分散也是對內容的解放,Pete 反對為了不同的流量來源而創造不同的內容。他認為內容不應該受渠道的影響,但在傳播上,需要針對不同渠道做不同的優化。
  提到傳播,Mashable 的做法也非常值得稱道。針對Facebook,Instagram,Snapchat,Vine等不同渠道,他們都有不同的團隊來負責內容營銷。當然,對於國內媒體來說,傳播平臺除了微博和微信,可能也缺乏其他值得重視的渠道。
  再說回科技和媒體,今年另一個熱門是機器寫作,這也是媒體行業充分利用科技的代表。不過 Pete 表示,這種寫作可能只適合體育賽事播報或者股市播報,這類報道往往簡單而有套路。“機器寫作不會代替記者或者編輯。他們能代替記者和編輯完成一些簡單的寫作,而這其實是把記者和編輯解放出來,讓他們的創造力能得到更好的發揮。”他說。
  不過媒體也無需完全依賴科技,對於一些傳統媒體來說,在轉型的同時,也不能失去本色。時尚雜誌 Cosmopolitan 的主編 Joanna Coles 就表示,雖然科技一直在改變媒體,但是對於一本雜誌來說,把雜誌做的“像一本雜誌”仍然非常重要。
  Joanna 其實在提醒媒體人,在一切都互聯網化和移動互聯網化的今天,一家媒體在利用這些技術的同時,也不能成為技術的奴隸。
  作者 朱旭冬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hh23hhdzq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